围字的意思和解釋
围
⼞部 共7畫 全包圍結構 U+56F4 CJK 基本漢字
围字概述
〔围〕字拚音是(wéi),部首是⼞部,總筆數是7畫。
〔围〕字結構是全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⿴囗韋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围〕字倉頡碼是WQS,五筆是LFNH,四角碼是6052。
〔围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56F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22260,UTF8:E59BB4。
〔围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围的意思
围 wéi ㄨㄟˊ
基本解釋
①環繞,四周攔擋起來。~攻。~城。突~。解~。
②圈起來作攔阻或遮擋的東西。~巾。~牆。~裙。
③四周。外~。周~。
④量詞(a.兩手姆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,如“腰大十~”;b.兩兩臂合攏的長度,如“樹大五~”)。
詳細解釋
動詞
2.同本義。
囗,回也,象回幣之形。 《說文》。段注:“按,圍繞, 周圍字當用此。”圍,裹也。 《廣雅 · 釋詁四》範圍天地之化。 《易 · 係辭上》以其一為之被而圍之。 《周禮 · 考工記 · 廬人》
圍塹(圍繞營壘的壕溝);圍圓(圓形圍牆);圍地(四周山川環繞,形勢險峻的地方);圍屏(屏風);圍落(籬笆,柵欄)
enclose; surround;
3.包圍。
秦之圍 邯鄲。 《史記 · 平原君虞卿列傳》兵圍邯鄲。 《史記 · 魏公子列傳》江都圍急。 清 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四麵圍住。 《廣東軍務記》
圍殲;圍守(包圍監守);圍取(包圍奪取)
encompass; surround;
4.防守。
圍,守也。 《說文》圍不言戰。 《公羊傳 · 莊公十年》
圍落(藩籬。借指防衛)
defense;
5.通“违”。違背;離開。
其功順天者天助之,其功逆天者天圍之。 《管子 · 形勢》則王以春圍其農,夏食其食,秋取其刈,冬陳其寶。 《商君書 · 徠民》
violate; leave;
名詞
1.圍子,用土、石、荊棘等圍成的防禦設施。
敕軍營更築嚴圍。 《三國誌》
defensive wall surrounding village;
2.打獵的圍場;圍獵。
百官戎服騎從,鼓行入圍。 《隋書》
exclosure;
3.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設的禁區。
今皇上巡幸曰圍,取巡狩義。 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》
forbidden zone;
4.圍田。圍占江湖淤灘造的田。
low-lying paddy fields;
5.區域。
上帝是祗,帝命式於九圍。 《詩 · 商頌 · 長發》
area;
6.四周,周邊(多指周邊的長度) 。
四圍都是花。
peripher;
7.包圍圈。
外圍合。 清 · 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即撤圍。
ring of encirclement;
8.姓。
量詞
1.用於四周有圍欄或可用以圍裹的東西。
一圍玉帶。
2.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,指兩隻胳膊合圍起來的長度,也指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圍的長度。
十圍;腰闊數圍;大樹絮之百圍。
围字的翻譯
surround, encircle, corral
einkreisen, umzingeln, umwickeln, umgeben, umzäunen (V), rundum, rundherum, herum, ringsrum, ringsherum (Präp)
entourer, encercler, cer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