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字的意思和解釋
親
⾒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+89AA CJK 基本漢字
親字概述
〔親〕字拚音是(qīn,qìng),部首是⾒部,總筆數是16畫。
〔親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親見)組成。
〔親〕字倉頡碼是YDBUU,五筆是USHQ,四角碼是0691.0。
〔親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9A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242,UTF8:E8A6AA。
親的意思
親 qīn ㄑㄧㄣ
基本解釋
①有血統或夫妻關係的。~屬。~人。~緣。雙~(父母)。~眷。
②婚姻。~事。
③因婚姻聯成的關係。~戚。~故。~鄰。~朋。
④稱呼同一地方的人。鄉~。
⑤本身,自己的。~睹。~聆。~筆。
⑥感情好,關係密切。~密。相~。~睦。~疏。
⑦用嘴脣接觸表示喜愛。~吻。
詳細解釋
形容詞
1.形聲。從見,親( shēn )聲。“見”與“至”義相通。本義:親愛。
2.同本義。
親,至也。從見,親聲,字亦作儭。 《說文》親,近也。 《廣雅》同人親也。 《易 · 雜卦》親者屬也。 《禮記 · 大傳》人之親其兄之子。 《孟子》。注:“愛也。”愛臣太親,必危其身。 《韓非子 · 愛臣》我有親父兄。 《玉臺新詠 ·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》我有親父母。
親父(生父);親爹(親父);姑表親;親如一家;親心(親愛之心;父母愛護子女之心);親厚(親愛並加以厚待)
dear; beloved; intimate;
3.親密。與“疏”相對。
王無親臣矣。 《孟子 · 梁惠王下》
親臣(親近可信的臣下);親懿(親密的朋友。同親友);親比(親近依靠);親附(親近附從);親倖(皇帝或國君對臣子的寵愛)
close; intimate;
4.準,準確。
搭上弓弦,覷的楊誌較親,望後心再射一箭。 《水滸全傳》
親切(準確;真切)
accurate;
5.通“新”。更新。
親臣進而故人退。 《韓非子 · 亡徵》
renew; replace;
6.通“辛”。艱苦。
體五道之親苦。 《王妙暉等造像記》
bitter; intensive;
名詞
1.父母。也單指父親或母親。
親,父母也。 《禮記 · 奔喪》注馮公子有親乎? 《戰國策 · 齊策四》歸見其親。 明 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雙親;親心(父母親愛護子女之心;子女思念雙親之心);親喪(父母之喪)
parent;
2.泛指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。
親,九族。 《左傳 · 昭公十四年》注祿勳,合親,任良。 《左傳 · 昭公十四年》畔主背親。 《漢書 · 李廣蘇建傳》洛陽親友如相問。 唐 · 王昌齡《芙蓉樓送辛漸》詩親朋無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 杜甫《登嶽陽樓》詩
親難轉債(親人之間難於借債。比喻愈是親人愈難求得幫助);親黨(親屬);親契(親朋);親識(親朋等熟識者)
blood or marriage relation;
3.親密的、可靠的人。
輕則失親。 《左傳 · 僖公五年》。注:“黨援也。”
親兵;親失(失其所應當親近的人);親委(寵信);親習(親近熟悉的人);親渥(情分深厚的人)
close person;
副詞
◎親自,親身 親枉車騎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 親引問委曲。《資治通鑑·唐紀》 親見忠烈。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 親往頤和園。—— 清· 梁啓超《譚嗣同傳》 又
親秉旄鉞(親自統率軍隊);親炙(親見);親迎(古代婚姻六禮之最後一禮。新郎親自去女家迎娶新娘);親任(親自擔任)
in person;
動
1.親近;接近。
無親陳王者。 《史記 · 陳涉世家》無使土親膚。 《孟子 · 公孫醜下》諸侯親之。 《國語 · 晉語》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。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不能離死命而去親他主。 《韓非子 · 用人》
親傍(親近;套近乎);親香(親炙。親熱)
be close to;
2.用嘴脣或臉、額接觸(人或物),表示喜愛親切 。
她親了親孩子;親他妻子的嘴脣和嬰兒的臉蛋
kiss;
3.另見 qìng。
親的國語辭典解釋
親 qīn ㄑㄧㄣ
詳細解釋
名
1.父母。亦單指父親或母親。
《禮記 · 奔喪》:“始聞親喪。”《史記 · 卷九三 · 盧綰傳》:“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,及生男,高祖、盧綰同日生。”
雙親、慈親。
2.泛稱和自己有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親戚關係的人。
唐 · 杜甫《送遠》詩:“親朋盡一哭,鞍馬去孤城。”
近親、姻親。
3.婚姻。
結親、成親。
4.新娘。
《兒女英雄傳 · 第二八回》:“話表送親的張姑娘合褚大娘子扶著何玉鳳姑娘上了轎。”
娶親、迎親。
5.關係密切,可以信任的人。
《左傳 · 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惠懷無親,內外棄之。”
6.情誼。
《荀子 · 非相》:“夫禽獸有父子,而無父子之親。”
7.姓。如周代有親弗。
動
1.接近。
《論語 · 學而》:“泛愛眾而親仁。”《孟子 · 離婁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;嫂溺援之以手者,權也。”
2.愛。
《孟子 · 滕文公上》:“人之親其兄之子,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?”
相親相愛。
3.接吻,或用麵部接觸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一四回》:“戴著鬥笠親嘴──差著一帽子。”
低下頭去親一親孩子。
形
1.本人的、自己的。
親自、親手、親眼目睹。
2.有直接血統關係的。
親兄弟、親姊妹、親骨肉。
3.關係密切的、值得信任的。
《孟子 · 梁惠王下》:“王無親臣矣。”
副
◎本身直接參與處理。
宋 · 範成大《岩桂》詩三首之二:“越城芳徑手親栽,紅淺黃深次第開。”
親理家務。
親的兩岸詞典解釋
親 qīn ㄑㄧㄣ
詳細解釋
1.(人與人)關係近;感情深(與“疏”相對)。
親疏遠近、親熱、親愛、親密。
2.借指關係密切的人。
親痛仇快。
3.指父母;也單指父或母。
雙親、父親、母親。
4.泛指有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的人。
近親、表親、姻親、親朋好友。
5.指婚姻或婚姻關係。
定親、許親、結親、成親。
6.特指新娘。
娶親、迎親、送親。
7.血緣關係最近的。
親爹娘、親叔伯、親骨肉。
8.接近;接觸。
不親酒色、親親而仁民、男女授受不親。
9.用唇、臉接觸,表示親熱或喜愛。
親吻、親嘴、親了親小寶寶。
10.表示動作行為是自己發出的,相當於“親自”或“用自己的”。
親征、親曆、親眼、親筆。
11.《書》情義;情愛。
夫禽獸有父子,而無父子之親(《荀子‧非相》)。
12.姓。
親字的翻譯
relatives, parents; intimate
lieb, teuer (V), nah, verwandt
beaux-parents de sa progéniture, parent, proche, embrasser, de même sang, intime, en personne
シン おや したしい したしむ みずか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