逮字的意思和解釋
逮
⻌部 共11畫 半包圍結構 U+902E CJK 基本漢字
逮字概述
〔逮〕字拚音是(dǎi,dài,dì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11畫。
〔逮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隸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逮〕字倉頡碼是YLE,五筆是VIPI,四角碼是3530.3。
〔逮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02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910,UTF8:E980AE。
〔逮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逮的意思
逮 dǎi ㄉㄞˇ
基本解釋
◎捉,捕,用於口語。~老鼠。~蝗蟲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[口]∶捉,特指經過追趕或試圖抓住 。
逮蚊子;逮特務;貓逮老鼠
catch; capture;
2.另見 dài。
逮 dài ㄉㄞˋ
基本解釋
①到,及。力有未~。
②捉拿。~捕。~係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形聲。從辵( chuò ),隸( dài )聲。本義:趕上;及;到。
2.同本義。
逮,唐逮及也。 《說文》。按,逮者,行相及也。古曰唐逮。逮於袁婁而與之盟。 《公羊傳 · 成公二年》群後之逮在下。 《書 · 呂刑》逮事父母。 《禮記 · 曲禮》上不及堯、 舜,下不逮 周、 孔,亦一時之懿士。 《世說新語 · 排調》縱輕體以迅赴,景追形而不逮。 曹植《七啟》政逮於大夫四世矣。 《論語 · 季氏》敵出不意,大驚擾,以槍上刺刀相搏擊,而便捷猛鷙終弗逮。 清 · 徐珂《清稗類鈔 · 戰事類》
逮及(達到,到了某種程度);逮夜(到了晚上);逮至(及至;等到)
overtake; catch sb. up; catch up with;
以罪過連逮。 《史記 · 始皇紀》逮治黨與。 《漢書 · 王莽傳》。注:“捕也。”使者遂逮守,脅服,奪其官。 明 · 高啟《博雞者事》五人者,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,激於義而死焉者也。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被逮之前一日。 清 · 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
逮係(拘捕囚禁);逮坐(逮捕問罪);逮獄(逮捕入獄)
arrest;
4.另見 dǎi。
逮的國語辭典解釋
逮 dài ㄉㄞˋ
詳細解釋
動
1.及、趕上、達到。
《論語 · 裏仁》:“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之不逮也。”
力有未逮。
2.追捕、捉拿。
《漢書 · 卷七六 · 趙廣漢傳》:“禹坐要斬,請逮捕廣漢。”《明史 · 卷一六五 · 丁瑄傳》:“田主訴於縣,縣逮(鄧)茂七。不赴。”
介
◎及、到。表時間。
《左傳 · 成公十三年》:“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,勠力同心。”
逮的兩岸詞典解釋
逮字的翻譯
seize, catch; reach, arrive
festnehmen, fangen (V)
saisir, attraper, arrêter, arriver, atteindre, atteindre, jusqu'
タイ テイ およぶ